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工作能力强水平比较高,经验也很丰富,只是因为年龄超过了35岁,在就业市场上处处碰壁。有一家企业最终同意招录他,但压低了薪酬水平,而他只能无奈接受。”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,上海熊猫机械(集团)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李丰代表很不理解:“3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,却遭遇就业歧视,这对劳动者不公平。”(3月10日 《工人日报》)
如今“中年危机”“年龄焦虑”是职场中诱发的一种并不鲜见的负面情绪,是不少中年劳动者的一个心病、一个痛点,像一根扎在肉中的芒刺,一旦触摸到它,就会引起疼痛、辛酸和无奈的感觉。工作能力强水平比较高,经验也很丰富,却只是因为年龄超过了35岁,就在就业市场上处处碰壁,即便幸运被企业招录了,也可能会遇到降低薪酬水平的尴尬。诸如此类,非但对中年劳动者有失公平,还会对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危害。
35岁就业门槛这一现象的出现,是由于有就业需求的应聘者海量存在。这些年,仅高校每年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就有1000万左右,今年更是将以1158万人刷新纪录,如果叠加农民进城务工和安置复员退伍军人,就业难一定会依然突出、持续存在。就业形势“卖方”市场的客观形成,让用人单位有可供选择的充裕空间,加上对劳动者薪酬的考量,用人单位就会对招聘年龄提出苛刻的限制。
但是不得不说,35岁就业门槛,无疑是一种年龄歧视,其中可能还有性别歧视,具有显而易见的危害。首先,35岁正是年富力强、经验丰富的年龄,可以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,推进中华民族复兴进程。将他们拒之门外,是公司也是整个社会的损失。其次,中年人一般上有老、下有小,职场上四处碰壁乃至失去工作,负担较重,会让他们感到“亚历山大”,继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或心理疾病,不利劳动友好型社会的建设。此外,35岁的职场门槛与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,极易造成就业市场内卷、人才浪费与断层,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。
由此观之,我们应当对35岁就业限制大声“说不!”,防止“中年危机”导致的“年龄焦虑”蔓延。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,破除门槛,构筑起防范歧视发生的“防火墙”。为此,不仅要放大对年龄设限的批评声音,还要完善立法,让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规制度更加健全,具有可操作、能管用的实施细则,汇聚起破除就业歧视的遏制力。同时,需要出台激励办法,引导用人单位积极为中年人、女同胞、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,对此类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予以税收、贷款等方面的政策倾斜,让企业收获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。
破除年龄歧视认识要明,拆除就业门槛力度要大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,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。显而易见,35岁的职场门槛与这一要求背道而驰,侵害了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。是时候对此类问题加大监管力度,为各年龄段劳动者打造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。(雷钟哲)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东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