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砖雕《双狮滚绣球》(山西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藏》)
“无雕不成屋,有刻斯为贵。”漫步三晋大地,无论是晋商大院,还是民间古宅,随处可见精美的砖雕。位于清徐徐沟镇新庄村的山西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,集纳了万余件精美的砖雕,这些镌刻于青砖上的艺术,承载着山西的历史印记和文化脉络,写满了清徐千百年来的砖雕文化故事。
(相关资料图)
砖雕历史悠久。春秋战国时期,砖雕工艺初露端倪,出现了模印铺地花砖。秦代砖雕更加精细,咸阳秦都遗址出土的龙凤纹空心砖,形态生动,呼之欲出。至汉代,风行陵墓画像砖、画像石,尤其以东汉为盛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随着砖塔的盛行,砖雕有了新的用武之地。唐代砖雕在建筑上应用更广,采用先模压后雕刻的技法,作品更精细、立体。宋时则出现了全雕凿的精细做法。金代盛行的砖质仿木结构墓室中的砖雕,其技艺更为精湛。明中期,砖雕广泛应用于民间小建筑。至清代,砖雕技法不断开拓,表现形式花样翻新,迎来了黄金发展时代。清晚期,雕饰之风日盛,砖雕工艺也日趋精微繁丽。
砖雕《凤还巢》(山西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藏》)
清徐与砖雕有着深厚的渊源。过境的汾河与潇河,为清徐沉淀了优质丰富的砖雕烧制土壤。该县境内都沟新石器遗址、马峪古文化遗址相继出土了大量灰陶、黑陶和砖瓦,经专家鉴定,均属仰韶文化,说明早在夏商之前,清徐先民就已经掌握了制陶烧砖技艺。当清代各种砖雕流派形成之时,清徐砖雕也逐渐显现出自己的特色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20世纪中后期,随着时代的变迁,清徐砖雕技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。经过几代山西民居砖雕传承人兢兢业业、默默无闻的耕耘,新中国成立以来,尤其是2000年以来,清徐砖雕迎来了新的春天。2008年,由山西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主导申报的“山西民居砖雕”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山西砖雕素与徽派砖雕齐名,享有“南徽北晋”之誉。清徐砖雕,即为山西砖雕的代表。从技法上说,清徐砖雕为纤细繁密风格的典范;从内容上讲,它是集民间工艺美术装饰之大成者,表现手法丰富多样,包括圆雕、高浮雕、薄内雕、镂雕、简底平砂、剔地起凸、平面阴线刻等;从构图上看,清徐砖雕布局讲究对称、呼应、疏密、虚实、明暗、刚柔,有很强的立体感、空间感和节奏感。
山西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的砖雕造型多样,包括人物神话、祥禽瑞兽、花鸟风景、吉祥符号等内容。所藏明清门户砖雕古意浓厚,照壁砖雕大气精美,图案有动物、花草、人物及吉语文字等;现代砖雕则更为丰富,既有《二十四孝图》《喜鹊登梅》《嫦娥奔月》等传统题材,也有《清徐非遗》《太原双塔》《向雷锋同志学习》等现代图案。
清代砖雕《人生如意》(山西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藏)
该馆所藏清代墀头砖雕《人生如意》,构思巧妙。砖雕正中,人物头戴花冠,上饰元宝,面容安详喜悦;身着长袍,袖笼宽大,双手持一长柄如意。尤为精妙的是,主体图案处于一个方形“池子”中,前方有突出的仿石围栏,人物身体前倾,仿佛要从“舞台”之中轻踱而出,静中有动,动中有静,生动传神。
民间有谚:“狮子滚绣球,好事在后头。”狮子滚绣球表好运降临、吉祥喜庆之意。该馆所藏清代《双狮滚绣球》照壁砖雕,趣味横生。砖雕为圆形,中间两头可爱的幼狮首尾相衔,戏耍绣球,造型萌态可掬,活泼生动。旁边饰以花草等图案,精致华美,巧夺天工。
山西民居砖雕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韩永胜的现代砖雕作品《凤还巢》清新富丽,气势磅礴。两只凤凰盘旋于天,中间的双塔巍峨耸立,寓意着太原美好的明天。 清徐砖雕历经沧桑,却薪火相传、一脉相承,如今延续着“秦砖汉瓦”的精工细作,在新时代展示着晋式砖雕丰富的艺术魅力。
来源:太原日报
原标题:清徐砖雕 晋韵悠长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东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