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要闻 >

突然消失的新冠病毒,引起外媒好奇,《纽约时报》称“早有预见”_全球速读

发布时间:2023-03-13 12:04:29 来源:今日财事

“新十条”落地到现在已有两个月,与防控刚刚放开时相比,人们的恐慌情绪似乎已然平息,纷纷开启了可以随意外出、聚会、出门旅行的生活模式。最重要的是,从多方的监测数据来看,中国的新冠病毒貌似正在“消失”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要知道,春运堪比大规模人类迁徙,动车、飞机、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的拥挤程度,是众人难以想象的。再者,这个春节还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春节,人们都可以肆无忌惮的返乡探亲。如此巨大的人流量下,疫情却没有出现反弹,反而是逐渐平息了。种种现象不禁让人疑惑:中国的新冠病毒去哪了?

一、新冠病毒正在消失吗?

三年的防疫,核酸检测、健康码、行程码早已统筹的井井有条,共同交织成了一个玻璃罩,将我们护在包围圈中间。千防万防也防不过时而出现的阳性病例,病毒也始终没有做到真正清零。终于,赶在春节前夕,中国放开了疫情防控。

由于防控措施的消失,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社交场合的开放、口罩的非强制化迅速导致了病毒的大面积传播。感染人数与日俱增,医药市场也陷入了混乱,药店里抢退烧药、感冒药的人比比皆是,网购抗原试剂盒还要蹲点预约。

医疗资源遭到严重挤兑,不少高龄老人都没能扛过这一波冲击。同时,第一波冲击达到高峰时,快递、外卖等配送服务也一度停滞不前,有些快递员甚至是带病上岗。可以说,刚放开时,国内简直是一片混乱,但谁也没想到,过渡期过去后,我们迎来的是怎样的平和。

春节到来,公共场所的人流量骤增,但第一波疫情并没有出现反弹,而是逐渐平息。到了二月份,人们的生活已经恢复了正常,一切都开始变得井然有序。新冠病毒似乎正在淡出我们的视线,连国外的媒体也啧啧惊奇:中国的新冠病毒是消失了吗?

一切的监测数据都在显示,第一波冲击中的感染人群都已经阳康,并且也没有出现大面积二次感染的现象。那么新冠病毒是否一如当年的非典,在进化中逐步失去优势,最终被自然选择淘汰呢?

二、不要掉以轻心

《纽约时报》发布了一篇报道,对中国疫情的现状做出了总结,里面提到:中国的新冠疫情会结束,这是预料之内的事,但从未想过会以放开的方式结束。国外媒体会有这样的想法也情有可原。

毕竟,过去的三年内,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十分到位,一度让疫情动态清零。而这次,疫情平息却来源于我们的主动突围,经历了第一波冲击的过渡后,我们迎来了真正的、自由的平息期。但就现在来看,切不能认为新冠病毒已经逐步消失,它依然是存在的,虽然致病力在一次次的变异中有所减弱。

根据国外的共存经历来看,新冠病毒在短期内并不会消失,而是会在潜伏期内继续传播。国外现在还流行着许多种新冠变体,而病毒的变异又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。因此,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警惕,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,以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。

但长期来看,新冠病毒确实有消失的可能性,这种消失的现象是具有预见性的。多年以来,病毒学家一直在研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,得出的总结是,病毒的关键特征在于传播力与毒性。一般来说,病毒想要大面积传播流行,就必然要降低自身的毒性。

反之,而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病毒是无法长期在人类社会大面积传播的。这是一种微妙的自然平衡。病毒在一次次变异的过程中不断降低毒性,当病毒的毒性降到极低时,就不再对我们造成威胁了。当然,这种预见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,我们都无法确定下一次病毒变种会是什么样的。

结语

总之,中国放开防控一个月后,我们面对着不少问题,但我们也看到了疫情的平缓趋势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,以保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。此外,我们还需要加强医疗物资的保障,特别是对于老年人,要加强对他们的保护。最后,也呼吁众人要有社会责任感,不要利用公共卫生事件去谋取利益。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 © 2015-2022 华东消费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